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别让土壤“生命力”流失
新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16-12-05 10:20:00

别让土壤“生命力”流失

 
         每年的12月5日是世界土壤日,2015年是国际土壤年。我们日常消耗的约80%以上的热量、75%以上的蛋白质和大部分纤维都与土壤有直接关系。

    目前美国粮食产量的70%~80%靠基础地力,20%~30%靠水肥投入。而我国主要作物产量中,农田地力贡献率为39%~58%,水肥的贡献率高达50%。

  给“亚健康”耕地做“保健”

  ——耕地质量保护与健康土壤论坛侧记

  本报记者李竟涵

  耕地也会生病,土壤也有是否健康之分吗?答案是肯定的。耕地土壤的健康状况决定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我国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密切相关,这是在12月2日举办的耕地质量保护与健康土壤论坛上提出的。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耕地才算健康?怎样确保耕地健康?

  70%和39%的差别

  中国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1%的人口,创造了一个奇迹。但为了追求高产量,长期大水大肥投入造成耕地养分失衡、基础地力薄弱、生态功能变差、退化和污染加剧,北京市土肥站站长赵永志说:“我国耕地土壤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耕地质量出了问题,正是由于忽视了土壤的生命力。“健康的土壤也有生命,不是死土一块。”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李永涛说。土壤看似简单平凡,实际上却是大自然中最复杂的生态系统,蕴含着世界四分之一的生物多样性。各种生物之间时刻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在我们看不见的地下进行着各种生命活动。

  李永涛这样总结土壤的健康标准:“要具有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力、生态自净能力、有生命力。”其中的农业生产力就是指具有作物所需养分的可持续供给能力,生态自净能力是土壤中的动物和微生物能对输入土壤的污染物自然净化。

  土壤不仅有生命力、有健康与否之分,其健康状况对人类也有着重大的意义。我们日常消耗的约80%以上的热量、75%以上的蛋白质和大部分纤维都与土壤有直接关系,健康的土壤意味着能为人类生存提供足够的粮食,即“数量安全”,同时决定着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然而我国的土壤健康情况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目前美国粮食产量的70%~80%靠基础地力,20%~30%靠水肥投入。而我国主要作物产量中,农田地力贡献率为39%~58%,水肥的贡献率高达50%。高强度种植导致土壤长期疲劳,耕地不堪重负,反过来又刺激了水肥的高投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所长魏丹介绍:“我国单位耕地面积化肥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利用率仅为33%,发达国家为50%~60%;单位播种面积农药用量是美国的2.3倍,是欧盟的2倍,有效利用率仅为35%,发达国家为60%。”

  “对症下药”的尝试

  中国东北黑土是世界三大片黑土之一,耕地面积4.5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2.2%,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最大的商品粮供给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每年提供商品粮2000~2500万吨,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3,满足50%城市人口的粮食供给。

  然而由于多年来的高强度利用,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东北黑土严重退化。调查数据显示,东北地区土壤有机质正在缓慢下降,平均每10年下降0.6~1.4g/kg。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显示,东北黑土区有侵蚀沟29.57万条,吞噬耕地约48.3万公顷,水土流失面积占黑土耕地面积的40%,水土流失导致东北黑土区生态系统功能减弱,加强黑土地保护和治理刻不容缓。

  如何保护东北黑土地?情况十分复杂,据魏丹介绍,他们选取了34652个土壤点位进行调查,发现2013~2015年东北测土施肥黑土耕层厚度平均22.1厘米,其中厚的超过50厘米,薄的还不到10厘米。

  土壤情况不同,保护措施自然也不相同,需要“对症下药”。在高肥力黑土区,通过大尺度有机培肥、土壤微域改善、增加养分库容等措施进行黑土保育,构建肥沃耕层;在侵蚀土壤区,通过固土技术、蓄水技术、有机质提升技术、玉米高产高效技术等进行坡耕地综合治理,同时促进玉米增产;在贫瘠型薄层黑土区,通过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和心土培肥、深松起垄、养分管理,对退化黑土进行修复。

  不仅在东北,许多地方都在因地制宜地进行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北京创新使用了低碳土壤技术、循环土壤技术、绿色土壤技术等新的技术体系。江苏实行机械化还田与生物技术相结合,推进秸秆就地还田利用,2014年综合利用率达88%,其中秸秆还田利用占46%。

  旷日持久的攻坚战

  和欧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人多地少、农业生产经营相对分散等具体国情决定了耕地质量的保护与提升将是一场持久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说:“我国区域性中低产田严重制约着国家粮食产能提升,农田土壤改良与地力提升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我国具有农业利用潜力的盐碱地面积近2亿亩,进行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很有必要。”

  提升耕地质量,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而目前我国耕地质量红线的具体内容还不明确,尚无耕地土壤保护的专项法律法规,相关规定散见于其他有关的法律文件或政策文件中。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谢建华说:“要在全面掌握我国耕地质量现状的基础上科学划定耕地质量红线,进一步推进耕地质量立法,编制耕地质量行业和国家标准。”

  此外,耕地是为作物服务的,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也会影响耕地的使用和保护。例如“镰刀弯”地区种植结构调整、“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等,都对耕地质量建设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企业代表,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于家伊对耕地质量保护有自己的看法:“目前保护主体以农民和政府为主,而农民对耕地质量提升的动力不足,单靠财政可能背负不了全部投入,因此应考虑引导社会化力量参与到这一过程中,引入市场化机制。”他们与昌平合作,在苹果上做了5年试验,土壤有机质年均增加0.3%,优果率由50%提高到87%。于家伊说:“耕地质量提升不仅是一个企业、一项技术能做到的,需要技术的协同整合,需要综合服务系统的集成。”

种粮大户庞立虎:

  养地就是养效益

  孙桦 本报记者吕兵兵

  “前段时间玉米才8毛多一斤,最近价格才开始涨了些。这种情况下,想靠种粮食挣钱,产量就是关键了。”临近年底,山东省莒南县博丰家庭农场主庞立虎每天都在忙着核算利润,盘算来年。规模化种粮三年多,他心里十分清楚:高产量从哪里来?地养好了是根本,养好地才能多出粮、出效益。

  2012年冬天,庞立虎从洙边镇洙边村流转了280亩地,当年种的小麦,亩产只有八九百斤。除去气候、灌溉等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耕地质量较差。

  “咱这里原先种地还是比较落后的,化肥农药多多的用,不讲究科技。土壤酸化、板结很明显,耕层变浅,所以拿不了高产。”庞立虎说。

  因此,头一年小麦收割后,他就坚持全部秸秆还田,为第二茬种植玉米“制造”有机肥。在他看来,秸秆还田既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和养分,减少了化肥使用,又省去了处理、运输秸秆的环节。“农场的机械都有还田功能,秸秆经过粉碎,在地里直接腐熟,再随深耕深松施入土壤,对修复地力很有好处。而且这几年,深松还有一亩25元的补贴。”庞立虎说。

  就这样,经过秸秆还田和深耕深松作业,土壤墒情得到保护,肥力雨水都能存住,庞立虎的土地质量有了明显提升,玉米和小麦的产量分别能达到1200斤和1000斤以上。

  2013年7月,庞立虎购置了10余台大型机械,修建了粮食库房,注册2000万资金成立了全县第一个个人家庭农场——博丰家庭农场。当年,县里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技术,庞立虎的家庭农场成为了扶持的重点。

  庞立虎从县农业局的土样分析数据库中得知,他的地主要缺少钾肥,在施肥时便侧重增加钾肥比例,“过去啥肥都施,有的缺少有的反而过量,一亩地得用一百四五十斤。现在配方肥缺啥补啥,一亩地用个一百斤足够。”他说。

  2014年,庞立虎继续流转300亩土地,进一步扩大了农场集中连片的规模。庞立虎说:“咱现在规模化种植,好地好技术才是关键。这两年,我用了种肥同播、化肥深施、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提高了化肥农药的利用率,既降低了投入成本,还养好了地,粮食产量和品质都有所提升。”

  2014年,山东省开始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莒南县成为省级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庞立虎又找到了提升耕地质量的新办法。

  与博丰家庭农场一街之隔,有一家规模上万头的养猪场,每天能产生沼液沼渣约2000斤。庞立虎与养殖场达成协议,直接将沼液经运输管道从养殖场接到地里。“今年种玉米,我就局部试用了一下,亩产普遍超过了1600斤。”庞立虎说,“等过两天天暖和了,得给小麦浇一遍水,估计亩产也能增加四分之一。”

 土壤生了病,我们会怎样?

  李国龙

  说到土壤,大家也许只是往脚下看看,“我天天踩着它,有什么稀奇的?”而一旦土壤生病了,我们就会面临“呼吸的痛”和“吃喝的伤”。

  先来说说“呼吸的痛”,沙尘暴和雾霾都与土壤有关系。

  说到“沙尘暴”,“沙”和“尘”,通俗的讲都是土壤的细小组分,三北防护林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防风固沙,减少沙尘暴的发生,而三北防护林外的大片荒漠区域,历史上可都是富饶之地,水土资源充足,物产丰富,如今由于保护不当成了无边荒漠。

  再说“雾霾”,虽然有两个“雨”字头。可“霾”有“里”,“里”有“土”,这里的“土”可以说是细小颗粒物。2014年有专家对中国雾霾形成机理进行深度分析,他们对雾霾颗粒成份进行DNA测序,发现了1300多种微生物,表明中国雾霾频发和严重性与我国东部地区水土环境面源污染、大量滋生微生物种群有直接关联。请注意,“东北地区水土环境面源污染”,也就是说“东北黑土地里的黑土健康出了问题”。

  说过了“呼吸的痛”再说“吃喝的伤”。

  注重营养健康的人应该没少听过,诸如“某某保健品或食品富含钙、铁、锌、硒……”这样的广告语,实际上以上众多养分大都来自土壤,咱们所有的食品到最小组分就是17种化学矿质营养元素,氮、氧、碳多是来自空气,氢多来自于水,其他大部分矿质营养元素多来自于土壤,当然,肥料里的各种营养也要先让土壤“消化”了才能被植物“吃掉”。如果土壤“消化不良”,甚至没有“消化能力”了,土壤不健康了,植物还能健康吗?我们吃的还会健康吗?

  说到水,当然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大家喝的多是自来水,更有品质要求的人们会喝经过更多过滤的水,我们喝的水都经过了人工的多层多方式净化。而在很久以前,或者现在一些环境优良的地区,地下水还是可以直接喝的。水的循环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地表水下渗成地下水,这中间要通过土壤的层层过滤,如果土壤“消化不良”,没有“消化能力”了,甚至土壤还要让水帮忙“消化”自身的污染物,土壤不健康了,我们喝的水能干净吗?即使可以人工过滤,成本的代价也必然会更高。

  土壤不健康,我们呼吸不到健康的空气,吃不到安全的食物,喝不到干净的水,还如何保证自身的健康?因此,今年“国际土壤年”的主题定为“健康土壤带来健康生活”,保护好土壤健康也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

链接

  你不知道的“土”事儿

  啥是高产肥沃土壤?

  肥厚的耕作层。高产肥沃土壤的耕作层一般在20厘米以上,有的可达30~50厘米。

  有适量协调的养分。供肥能力强,肥效稳而长,可以满足不同阶段作物对养分的需求。

  酸碱适中。pH值一般在6.5~7.5,不含有毒物质。有益微生物数量多、活性大,无污染。

  协调的土体构型。高产旱作土壤要求“上虚下实”结构,肥沃水田土壤要求有松软、深厚、肥沃的爽水耕作层,稍微紧实的犁底层,底土层较黏重。

  良好的物理性状。质地适中,温度变幅小,吸热保温能力强,耕作性能好。

  适宜的土壤环境。土地要平整,要能灌能排。

  土里都有啥生物?

  土壤中蕴含着世界四分之一的生物多样性。健康的土壤可能含有丰富的脊椎动物、蚯蚓、线虫、螨虫、昆虫、真菌、细菌和放线菌。这些土壤生物发挥着促进植物生长,保护土壤肥力,促进有机质分解,抑制害虫、寄生虫和疾病,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作用。

400-848-5100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东风路经三路金城国际广场
13678862589
302618269@qq.com
Copyright 2015-2016 Powerd by 大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16033013号-1